2025年05月16-18日
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

药食同源资源高值化密码:产业三大症结与三大破局良策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某些食物既可以作为药物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中国药食同源产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8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80亿元,预计在2024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中医药文化的复兴,药食同源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追求健康、美容的新选择。面对巨大的市场潜力,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药食同源理念?传统中草药如何在食饮行业中脱颖而出?本文结合药食同源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几点策略性意见,以期能够促进药食同源资源的高值化开发与利用,为新时代健康产业“赋能”,为“健康中国”助力。

01
消费升级下的药食同源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在这一背景下,药食同源产品凭借其天然、安全、有效的特点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

一方面,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还注重产品的功能性和个性化需求。因此,企业要紧跟市场趋势,不断推出符合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新产品。例如,针对女性消费者的美容养颜类产品、针对老年人的养生保健类产品等。

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原材料来源、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企业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要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他们的反馈和建议,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至关重要。对于药食同源产品来说,更是如此。一个成功的品牌不仅要有独特的产品定位和形象设计,还要注重品牌传播和口碑建设。要明确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目标受众。根据自己的产品线和市场定位,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和竞争优势。

02
药食同源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 低水平重复开发
在药食同源资源研发产品中普遍存在着原料重复、功效重复和剂型重复等低水平利用开发的问题。原料选择主要是一些常见的或者广为报道的资源,如枸杞子、西洋参、人参等。
近年来开发的产品,主要的功效也多围绕在免疫力调节、抗疲劳和辅助降“三高”等方面。2020年审批注册的保健食品中,公布保健功能的有660款,当中有610款只具有单种功能,其中增强免疫力类产品最多,达369款,占该类产品60.49%,其他功能产品及占比。
在目前的保健食品中,采用的剂型主要为胶囊、口服液、片剂,以2020年为例,在获批的715款产品中,胶囊类注册数量最多,为218款,占总量的30.49%,其他剂型注册数量情况,而由于这些剂型为药品服用形态,让人有服用药物的感觉,从而未能很好地契合消费者服用心理。
图片
▲图源:网络
□ 缺乏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目前市场上的药食同源健康产品大多以矿物质、氨基酸、维生素为主,在加工工艺上停留在原料的简单提取。而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传统中医药选方配伍为基础的保健品种类不多,缺乏从中医养生古方中挖掘保健食品的创新品种。没有利用好中医药的特色与传统优势,缺少“整体系统”之道、“辨证施膳”之本、“平衡调理”之要、“扶正祛邪”之 法、“食药同理”之术。
□ 产品质量不稳定
药食同源资源多来源于自然界的生物有机体,因此,其质量常受到生物遗传物质基础差异和不同外界环境因子等的影响。除此之外,药食同源资源的制备过程是对中药化学物质群的重新获取,如产地加工和储存、炮制、提取纯化、制剂成型等,也是影响中药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原料、中间体和成品还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易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而且,当前产品质量检测存在许多问题。如产品的检测中常以多糖、总黄酮、多酚含量作为检测标准,但当部分产品的多糖含量不够时,不良商家就通过添加糊精来增加多糖含量,以求达到规定标准。
同时,现阶段对产品掺伪成分的检测还不够深入,特别是减肥、治疗便秘和糖尿病类的产品,对不在配方表中的常规药品成分缺乏检测,例如减肥类产品,经检查后发现产品中添加了不是常规药品的西布曲敏,但是否添加了大黄、番泻叶等药食同源资源,其检测又极少。
03
药食同源资源开发对策
当前,以药食同源资源为主要原料的大健康产品兼具消费升级、健康保健和礼品等多重属性,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3种策略。 
□ 构建药食同源资源全值化利用产业链
在药食同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研究构建全值化开发利用产业链,可改变低水平重复开发的现状,增加产品种类、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这对提升我国药食同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药食同源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应当充分把握上中下三游的紧密联系,形成涵盖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不同层次的工业体系。同时,在产品的研发上应当符合当前第五代保健食品的“好看,好吃,好用”原则,专注于以传统养生理念为基础,研发适应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健康食品。
初次使用天然产品的年轻消费者,对新颖的产品剂型更感兴趣。因此,可以将普通食品(饮料、饼干和果冻等)为主要形态,药食同源资源为主要原料, 开发出一系列功能化的“药食同源”零食,如免疫零食、美容零食以及“功能饮料”,让消费者身心愉悦地使用同时,还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除此之外,产品的研发还应当基于市场需求。例如,当下慢性压力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长期的慢性压力会影响到人们的情绪、睡眠和工作状态,并最终影响人们的整体健康。市场上定位于睡眠和放松的新产品出现显著增长。
最近两年,适应原的概念已经逐渐被人们所认知。适应原草药是一类可以帮助身体适应生理和心理压力,能够很好地调节压力和免疫力两者之间联系的中草药,如人参、红景天等。从目前缓压和助眠产品类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市场行情来看,适应原草药比较契合当下的市场趋势。因此,以市场为导向,扩大开发以适应原草药为代表的一系列新资源、新方向应用产品十分必要。 
□ 结合中医食疗和现代科学理论
在疫情的影响下,人们对免疫力相关产品十分关注。中医药对防病养生有着独特的优势,注重通过扶养正气以达到祛邪目的,如益卫气、补元气、养血气来加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种理念就推动着药食同源资源在免疫健康产品中的创新,使得以食品和饮料为形态的免疫产品陆续出现在市场上,如饼干、巧克力、麦片或棒状食品等。消费者有足够的机会买到免疫零食和即饮饮料。疫情之后,同样还有很多后续问题亟待解决,如焦虑、失眠等健康问题,此类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空间很大。除中医药理论外,还可结合生理学、生物化学、营养学中的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从微观的角度来深入地阐述“食疗”配方中的具体功能及其作用机制,从而实现营养定制,达到“精准食疗”目的。同时,还可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提高研究水平,使其能够进入国际市场。
□ 优化质量检测方法
针对药食同源资源产品的不稳定,笔者认为在原料环节中,应当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化栽培(GAP), 从而生产出质量稳定的原料。同时,加工过程中,应以从药食同源植物中提取的功效佳、含量高的有效成分作为中间体,从而有利于产品标准的制定。综合多种技术方法 构建一套科学的国际化质量标准评价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利于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当前,药食同源产品质量检测围绕在卫生学检测、稳定性检测、功效或标志性成分试验和安全性评价试验4个方面。在产品质量检测时,应当少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而尽量使用HPLC检测其中具体的单体成分。同时,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离子迁移谱技术等新型检测技术来检测产品当中的非法添加成分。例如减肥类产品中可测定西布曲明、大黄素、番泻苷等,从而保证产品的安全性。
04
结语
民以食为天,当前随着大健康时代的到来以及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药食同源产品作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对各类健康产业提供政策支撑,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撑下,包括药食同源在内的健康产品消费潜力将进一步被释放。
作为中国独有的文化瑰宝,药食同源的应用有潜力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示的一张亮丽名片。期待在未来,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产品开发更加多样化,药食同源产业能够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END


转载来源:《大健康产业背景下药食同源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胡 思、王 超、孙贵香、刘仙菊、李晨婷、何清湖;药食研究所/FFL未来食品实验室。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声明 | 此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因作品内容、图片、版权等存在问题,请联系后台进行删除。